3月4日,“马伯庸图书分享会”于南宁市新华书店23号店举行。马伯庸除了向远道而来的书迷们分享了《大医》《长安的荔枝》等作品的创作经历以外,还与来到现场的书迷进行了问答互动。
很多的时间留给了米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图书分享会开始前,马伯庸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自己这次算是回到了广西。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他曾经在广西桂林临桂读过两年高中,所以这几年极其思念桂林米粉,还有南宁的老友粉和柳州螺蛳粉。此次来到南宁,他还推掉了所有饭局,很多的时间留给了米粉。
马伯庸
如今,马伯庸不仅是一名作家,还解锁了新的身份——编剧。谈到小说和剧本的区别,马伯庸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受:“今年可能会出一部电影,叫《敦煌英雄》。这是我第一次当电影编剧,当然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因为剧本和小说还是非常不一样的。首先,它们是不同的文体,跨度非常大。小说我可以用上帝视角、第三人称、第一人称还有画外音来呈现,非常自由,但是剧本就要转化成视觉、听觉语言来叙事。而且小说是一个人的事儿,但剧本只是影视剧当中复杂的一环,后期还需要导演的统筹安排、演员的演绎以及各个工位的配合来呈现这个剧本,所以剧本并不是一个人的事儿,也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非常难。”
尽管如此,马伯庸还是非常高兴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剧本化。他认为,影视剧是一种能够让大家爱上一段历史的形式。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是一件好事儿。如果观众看了影视剧后对原著小说有了兴趣,再回头买原著小说来看,并且看完小说后对小说里的时代背景产生兴趣的话,那么马伯庸就觉得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每次到新地方首先逛实体书店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阅读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阅读方式。马伯庸对此表示,他觉得阅读读的是内容,并不是载体。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对他来说其实区别都不大,反而是电子版会更方便一些。并且手机上的阅读软件还可以放几十本书,随时都可以调出来看,这样反而会促使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不过他仍然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当到一个地方时,他首先会去逛当地的实体书店,不管里面有没有想要买的书,他一定会买一本。一方面,他是为了支持实体书店;另一方面,他觉得实体书店相比于电子书有一项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种类多,非常杂。马伯庸解释道:“网上买书有个弊端,那就是算法推荐。当你买了一本书之后,就会源源不断地给你推同一类型的书,这样你的选择面会越来越窄。”因此,去实体书店往往会有一些意外收获,让人的阅读面还有选择的余地变得更宽,“我一直主张阅读一定要杂,而这种杂在实体书店才能够实现。”
分享会现场座无虚席
分享会现场座无虚席,热闹非凡。在图书分享会上,马伯庸分享了《大医》与《长安的荔枝》的创作经历与创作灵感。《大医》讲述了鲜少人写过或关注过的英雄人物,他希望能通过医院或医生的视角去重新审视一个时代诸多大事件和大人物。《长安的荔枝》的灵感则是来源于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负责运送荔枝的基层官吏,让人关注到隐藏在历史褶皱中的小人物。
孩子爱上写作有窍门
而马伯庸除了向远道而来的书迷们分享了《大医》《长安的荔枝》等作品的创作经历以外,还与来到现场的书迷进行了问答互动。
其中有一位“90后”的书迷,他称高中时就开始看马伯庸的作品,现在已经是孩子的父亲了。他说,受到马伯庸的影响,自己现在也在做文字工作,靠文字吃饭。于是马伯庸就给了他两个写作上的建议。马伯庸说,每天都有人因为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而放弃写作,但他一直在坚持,而他坚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多么有毅力的人,而是因为写作对他来说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乐趣。要有兴趣,足够自律,才能够将写作这件事坚持下去。此后,他还向现场的书迷们分享了写作技巧,甚至还有一位书迷要求他签售结束后录一段结婚祝福的视频,现场气氛十分热闹。
马伯庸向书迷们分享写作感想
马伯庸与书迷们合影留念
同时,现场还有一位母亲向马伯庸提问,如何才能鼓励自己的孩子爱上写作?马伯庸说,孩子因为阅历有限,他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所以才写不出来。马伯庸还分享了自己与儿子的一段故事。儿子问他,自己没有扶过老奶奶过马路,那要怎么写出来呢?那一刻,他恍然大悟,原来,许多孩子并不是不会写作,而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而写作不仅仅是看书能解决的问题,更应该去体验生活,去实地采风,才能把这段经历感同身受地记下来。因此,他建议这位母亲应该多带孩子出去体验,如此才能记得更牢,写得更好。
来源 | 南宁晚报·南宁宝客户端 记者 李宗文 文/图/视频 实习生 何岸霖
编辑 | 陆丽
校对 | 卢小青
审核 | 奚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