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江自治县聚焦群众多元化的就医需求,念好“统、质、新、实”四字诀,打好“优资源、提水平、促发展、护健康”组合拳,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整体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以高质量医疗管理助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在“统”字上下功夫,优化医疗资源布局
“现在方便多咯,随时都能挂到专家号,医院环境也安逸,就医也更加方便了!”在县人民医院门诊楼,患者许某某激动地说。
自启动“强医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印江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稳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稳步下沉。以试点工作为抓手,着力建强县人民医院、建特县中医医院、提质妇幼保健院和夯实基层卫生,健全社会办医体系。先后获得省、市项目倾斜资金和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近2000万元,加快促进县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紧扣“引、育、培”三个环节,引进徐祖才博士等17名省外专家到印坐诊,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24名,扩充医疗卫生人才数量;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机制,遴选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60人,创新“师带徒”帮带模式,50名技术人员通过“以高带低”“以老带新”的方式建立起帮带关系,拓宽人才培育渠道;以东西部帮扶为平台,加大“外培”“内育”力度,先后共选派96名业务骨干到省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县医卫人才培训实践中心开展村医轮训等4000人次,诊疗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在“质”字上做文章,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为了增进民生福祉,印江自治县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召开调度会,加快推进等级医院创建、“千县工程”和“五大中心”建设。量化科研、论文指标至具体科室,强化科研成效,重点巩固4个省级、6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91项新技术新项目应用于临床,着重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核心竞争力。
“现在的医师,服务比较热情,态度更加谦和,仅用了三天时间,便治好了我的面瘫,真的是太感谢他们了!”在县中医医院针灸科,患者李某感慨地说道。
为了传承创新中医药发展,印江围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成立了青年医师中医经典读书班,培养铁杆中医,收集整理民间偏方适用于诊疗服务当中,新成立的治未病科开具敷贴13万贴。加快推动“平安医院”建设,成立医患纠纷调解室,设立医疗投诉窗口,组织召开医疗纠纷专题研判会2次,有效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有序。
在“新”字上求突破,促进卫生跨越发展
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突破地理区域的限制,建成9个中心村卫生室覆盖农村群众6万余人,共收治门急诊患者3.38万人次、住院患者0.5万人,乡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逐步形成,取得了群众、村医和政府“三满意”的良好成效。其做法被国家卫健委《卫生健康工作交流》刊载2次,多次被主流媒体进行刊载,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实施。
按照“1+1+1”的模式,加快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将缠溪、刀坝镇卫生院纳入中心医共体,采用“医院推荐-部门考核-组织备案”的程序,精心选派骨干人才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全盘接管财务、人事等,充分赋予牵头医院管理权,实现“六统一、一统筹”,合力助推县域医共体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医联户+健康小屋+N”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健康小屋”建设,在龙津、峨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健康小屋”并投用。通过“五个一”措施(做好一则宣传,建立一份档案,开具一张处方,建立一套制度,做实一个服务),免费为群众提供健康指导、健康教育、慢病健康管理等,群众健康获得感得到有效提高。
在“实”字上见真招,合力守护群众健康
古人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印江自治县在统筹推进“铸魂、培优、建强、提质、夯基”五大行动的基础上,从医疗服务的细节做起,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以乡村医疗卫生工作为突破口,发挥“医心为民.健康同行”作用,县、乡两级医生到村到组开展义诊巡诊、公共卫生服务等系列工作,实施“健康敲门行动”,解决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实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共选派乡医师队伍1500名,开展活动150场次,获益群众11.8万人。通过按月调度、按月通报的工作机制,高效推进政府民生实事。
当前,已超额完成疫健康包发放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白内障筛查工作,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肺结核筛查18621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19357人。同时,在事业单位统一招聘中,拿出一定数额的职位定向乡村医生进行招聘,激活干事活力,及时拨付村医财政定额补助、缴纳意外伤害保险4.32万元,并兑现村医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定额补助资金,稳定村医队伍,进一步织密织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下步工作中,该县将以“医心为民·健康同行”为引领,深入推进“强医工程”试点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助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通讯员 代英
编辑 蔡茜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关键词: